订阅
纠错
加入自媒体

鏖战出行升级,支付宝首次实现刷码乘火车

1月21日,广深城际铁路全线开通支付宝扫码乘车。以后往返广深的旅客不需要提前买票、不需要携带身份证,拿着手机就能像搭地铁一样乘火车。这也是国内铁路交通系统首次实现扫码乘车,是中国公共出行领域实现效率提升的又一大突破。

这也意味着,互联网巨头在公共交通领域的鏖战,从公交地铁正式迈入铁路。

过去一年中,由支付宝首创的扫码乘车技术实现了在北、上、广、深、港超一线城市公交地铁、城际交通的应用。平均0.3秒的扫码乘车体验在全国超过12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上普及,凭借技术+生态支付宝移动支付的大交通鏖战中,确立了领先身位。

刚需、小额、高频,公共交通(包括城际高铁在内)的场景,一直被认为是移动支付的必争之地,凑热闹的外行人会认为这场战事,无非就是烧钱抢人,看用户规模和粘性。其实不然,交通互联网革命技术改造难度之大、产业理念改变之大,对于支付宝、微信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To B 之争。过去一年,支付宝接连拿下重磅的出行项目,则是其在B端的一次大胜利。

大交通,产业互联网的序章

“一切结尾,皆为序章”可以用来形容移动支付与公交行业之间的火花。对于已经接入线上线下各个场景的移动支付来说,公共交通场景是连接“衣食住用行”的最后一块拼图。而对公交产业,和想要入局的支付宝、微信等来说,公交互联网化才是产业互联网的开始。

一直以来,公交地铁是非常典型的传统产业,其利益格局、运营模式、服务方式都相对固定,商业化进程缓慢,即便在“互联网+”的政策大背景下,改变也甚微。而它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,仅仅一个单纯的连接还远远不够;对于想要布局进去的移动支付巨头来说,单纯做模式输出,也不够。

如果说C端市场是块奶油蛋糕,好切好吃易消化,那么B端市场就是块硬骨头,滋味好却难啃。能啃下来需要一定的内功修炼,技术实力和对产业的理解缺一不可。我们从支付宝在大交通领域一路过关斩将,便可窥见一二。

去年11月,港版支付宝AlipayHK击败微信、VISA、MASTER等对手拿下港铁项目,为全港MTR提供扫码乘车服务,凭借的就是过硬的技术。据说在竞标时,业主方港铁的目标是1分钟过闸30人,而港版支付宝则以更出众的数据将其征服——一分钟过闸40人,且完成了扣款、短信提醒全链路。

这背后是双离线二维码技术的多年积淀与实践。采用先乘车后付费的理念,乘客只需打开手机中的二维码,在感应器前简单一扫,不到0.3秒即可出入闸;等出闸后从支付宝里扣款。双离线支付操作,即使在流动网络讯号较弱或无网络下,扫码过闸也能正常完成交易,有效避免了手机连线速度慢而影响出闸效率和效果的问题。

这一技术方案与手机NFC支付相比,降低了用户门槛,与微信起初力推的在线支付二维码相比,解决了支付效率及成功率问题。公交地铁集团作为技术买单方,给出了最直接的反馈。从去年1月开始,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城市公交、地铁接入支付宝。

而在支付之上的生物识别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信用等能力的叠加,也成为支付宝备受青睐的原因,譬如这次接入的广深铁路。铁路人多且杂,安全因素是运营方的一大考量,人、票、证三者一一核对是必需。接入支付宝后,广深铁路乘客只需到“广深城际扫码通”小程序里刷脸完成身份认证,出行当天就能直接扫码进站。人脸识别解决了核身问题,扫码通行简化票证合一。据铁路部门的推算,整个过程耗时仅需3秒,相比之前现场核验身份等流程,平均节省时间15分钟以上。

B端市场难做,是因为行业主体们不仅要眼前的利益,还要远方的前景。如果不能深入行业、深刻理解,像支付宝这样拥有强大技术能力的巨头,很容易就会被视为行业利益的蚕食者,而非助力者。因此,支付宝选了一条产业共赢的道路。开放技术帮上海地铁开发完成大都会APP,现在上海人不只拿它来扫码乘地铁,还会用来看台风出行、路况信息,这对地铁运营商来说才是更大的增值与想象空间。据公开报道,目前武汉、西安等城市公交地铁都与支付宝在后续增值服务、公交粉丝经济的打造上进行商业化探索。

打响 To B战役

面向城市公共交通的市场有多大?德勤日前发布的《超级智能城市报告》就显示,全球在建的智能城市中,中国就占了500个,智能城市“大交通”互联网化,移动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,有着万亿级的市场投资需求。

而这却还是只是庞大B端市场的冰山一角,随着消费互联网红利消逝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并进入商用阶段,互联网这项通用技术在各个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。普华永道预计到2025年科技赋能B端带来了整体价值将达到50万亿。

无怪乎前有王兴的下半场论,后有马化腾高举腾讯B端服务能力建设的大旗,提出“产业互联网”,但阿里CEO张勇却说自己不喜欢讲“产业互联网”,因为它并不是新名词。确实,在“下半场”、“产业互联网”流行之前,阿里就已经开始了实践。这些年,互联网江湖谈论了太多风口和巨头之争,让人们忽略了,2B业务一直是阿里的大本营,这次属于它的风来了。

这也在一定程度上,解释了在改造升级传统公共交通行业阿里系的势如破竹,支付宝、阿里云、高德地图三剑合璧,支付、云计算、LBS,阿里生态体间能力叠加互补,智慧交通、城市大脑、新零售,面对这些充满想象的行业升级方案和摆在面前的机遇,很难想象哪个传统企业不会心动。

而在如何赋能给B端上,阿里也趟出了一条路。阿里参谋长曾鸣把这种赋能模式定义为S2B2C,放在淘宝天猫系的语境下就是平台上的B端商户,调用S(阿里平台)的能力,“S不能仅仅提供某种 SaaS 化工具,它还必须基于对上游供应链的整合,提供某些增值服务,才能帮助 B 更好地服务 C ”。而在支付宝上,则更多变成了支付、信用、金融、风控等技术赋能,行业里也有人称为“T2B2C”,公共交通产业是最贴切的一例典型。

而对于腾讯来说,以To C起家的它来抢食To B的蛋糕,这本就是一个分水岭,B端的红利来了。谁能胜出?我们还无从知晓,但在公共交通支付接入争夺战里,或许映射了巨头们未来混战的缩影。

文/大望路边摊

声明: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,目的在于信息传递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,请联系我们。

发表评论

0条评论,0人参与

请输入评论内容...

请输入评论/评论长度6~500个字

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,请输入验证码继续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

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
文章纠错
x
*文字标题:
*纠错内容:
联系邮箱:
*验 证 码:

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